习近平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

2016-05-20 16:53:09 [来源:学习中国] [作者:佚名] [初审编辑:刘艺]
字体:【

习近平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

图为:2015年11月18日,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发表演讲。

三、扩大有效供给

目前,供给侧调整明显滞后于需求结构升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不足。居民对高品质商品和服务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出现到境外大量采购日常用品的现象,造成国内消费需求外流。习近平指出:“我国一些有大量购买力支撑的消费需求在国内得不到有效供给,消费者将大把钞票花费在出境购物、‘海淘’购物上,购买的商品已从珠宝首饰、名包名表、名牌服饰、化妆品等奢侈品向电饭煲、马桶盖、奶粉、奶瓶等普通日用品延伸。据测算,2014年我国居民出境旅行支出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习近平强调:“事实证明,我国不是需求不足,或没有需求,而是需求变了,供给的产品却没有变,质量、服务跟不上。有效供给能力不足带来大量‘需求外溢’,消费能力严重外流。”要扩大有效供给,满足有效需求,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

扩大有效供给,就是补短板。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最薄弱的环节制约着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水平。从不同收入群体来看,农村贫困人口是短板;从产业来看,现代农业是短板,新兴产业是短板;从产品来看,生态产品是短板;从产品的质量来看,高品质的产品是短板;从资本来看,相对于物理资本而言,人力资本是短板。补短板也是2016年五大任务之一。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扩大有效供给。要打好脱贫攻坚战,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加大资金、政策、工作等投入力度,真抓实干,提高扶贫质量。要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降低企业债务负担,创新金融支持方式,提高企业技术改造投资能力。培育发展新产业,加快技术、产品、业态等创新。要补齐软硬基础设施短板,提高投资有效性和精准性,推动形成市场化、可持续的投入机制和运营机制。要加大投资于人的力度,使劳动者更好适应变化了的市场环境。要继续抓好农业生产,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保障口粮安全,保障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加强农业现代化基础建设,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把资金和政策重点用在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及农产品质量、效益上。”

扩大有效供给需要增加公共产品供给,更好满足社会需求。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对公共产品有了更多的需求以及更强的支付能力。2015年,中国人均GDP已经达到8016美元,在这个水平上对公共产品及其质量的需求是旺盛的。既要增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也要提高城市建设标准。城市基础设施既应重建设,也应重维护。扩大有效供给还需要全面提高民用产品质量,更好满足居民消费需求。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人民逐渐富裕起来,人民对高质量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购买能力也大大提高。要按照《国务院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完善标准体系和质量监管体系,推动中国质量、中国品牌建设,以质量升级改善有效供给,不断提升高端技术、产品、服务的比重,做到产品和服务质量“双提高”。

习近平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

图为:2016年1月4日下午,习近平在重庆两江新区果园港了解现代化港口群布局情况。

四、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

自2008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呈现放缓趋势,表面上看是因为需求不足,实质上是供给侧的有效性不足,供给结构难以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习近平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比如,我国一些行业和产业产能严重过剩,同时大量关键装备、核心技术、高端产品还依赖进口,国内庞大的市场没有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再比如,我国农业发展形势很好,但一些供给没有很好适应需求变化,牛奶就难以满足消费者对质量、信誉保障的要求,大豆生产缺口很大而玉米增产则超过了需求增长,农产品库存也过大了。” 要切实化解供给结构与有效需求不匹配的矛盾,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

在市场经济中,供给与需求是相互联系和对应的双方,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就是要满足已有需求,同时再创造新的需求。习近平指出:“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内在关系的两个基本方面,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二者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相互依存、互为条件。没有需求,供给就无从实现,新的需求可以催生新的供给;没有供给,需求就无法满足,新的供给可以创造新的需求。”供给侧如果能及时对需求侧的变化作出反应,就能够实现供需均衡;如果能不断生产和提供更高质量或更新颖的产品或服务,就能创造更大的需求空间。当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依靠需求刺激的宏观经济政策效力递减,其根本原因在于供给侧无法有效满足和创造需求。一方面要通过提供适应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有效满足需求。习近平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是使我国供给能力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本质意义,即解决我国在各种产品和服务的供应端达不到消费者要求问题,促进质量上转型升级,从而在标准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另一方面要通过生产更多种类或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创造新的需求。供给学派鼻祖萨伊就指出,“一种产品一经生产,从那时刻起,就给价值与它相等的其他品开辟了销路。”这就是所谓“供给创造需求”萨伊定律。习近平指出:“当今时代,社会化大生产的突出特点,就是供给侧一旦实现了成功的颠覆性创新,市场就会以波澜壮阔的交易生成进行回应。”需求来自于收入,而收入来自于生产,各要素所有者按其在生产中的贡献获取收入,弥补全部成本,然后消费,便形成需求,也形成了一个供给创造需求的循环。中国未来一段时期的经济改革,应主要从供给方面入手,减少管制,降低成本,激发要素潜力。

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重而道远。我们要认准主攻方向、精准发力,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精神,着力化解无效供给压力,扩大有效供给,促进供需新平衡,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我国经济行稳致远。

相关专题:治国理政进行时